孙中山互助论的仁学渊源

被引:2
作者
赵艳芝 [1 ]
张冰 [2 ]
机构
[1] 华南农业大学
[2]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关键词
孙中山; 互助论; 仁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092 [中国政治思想史];
学科分类号
060305 ;
摘要
孙中山互助道德观的形成,除受近代西方社会进化思想的直接影响外,更多是对中国传统思想尤其是儒家思想的沿袭和发扬。其典型表现,即是孙中山的"人格救国""博爱""世界大同"思想与传统儒家"修齐治平""仁者爱人""天下为公"观念在主旨及表达方式上的趋同。孙中山互助论与仁学的渊源关系,反映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承传与创新,也透露出其内心浓厚的儒学情结。
引用
收藏
页码:146 / 15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孙中山对儒家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J].
李晓 .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7, (01) :12-15
[2]   论孙中山的进化思想及社会历史观 [J].
赵璐 ;
朱丹琼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02) :5-9
[3]   试探孙中山的历史进化论 [J].
李伏清 .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01) :60-62
[4]   孙中山“德治”理念 [J].
黄明同 ;
张俊尤 .
现代哲学, 2001, (04) :119-125
[5]   一块被遗忘的思想领地——孙中山题词论析 [J].
刘望龄 .
学术研究, 1998, (03) :84-90
[6]   论孙中山晚年的儒学观 [J].
李吉奎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 (03) :66-74
[7]  
中国哲学大纲.[M].张岱年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8]  
孙中山题词遗墨汇编.[M].[孙中山书];刘望龄辑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9]  
朱子语类.[M].(宋)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中华书局.1986,
[10]  
孙中山全集.[M].孙中山 著;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编.中华书局.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