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油气分布与勘探方向

被引:57
作者
张光亚
薛良清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中国中西部; 前陆盆地; 多旋回复合; 盆地原型; 叠加; 改造; 石油地质特征; 有利勘探领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具有多旋回复合特征 :①以中生代 (部分包括晚古生代晚期 )前陆盆地为主体 ,发育陆相沉积层序 ;②普遍缺乏典型前陆盆地的被动大陆边缘层序“基础” ,“基础”主要为晚古生代或更早形成的褶皱基底或前陆盆地 ;③普遍叠置新生代再生前陆盆地。受中生代前陆盆地早期阶段坳陷或断陷发育及温暖潮湿气候控制 ,主要烃源岩是三叠系—侏罗系 (部分包括石炭 二叠系 )烃源岩。这些烃源岩厚度大 ,有机质丰度高 ,以Ⅲ型干酪根为主 ,受第三纪再生前陆盆地叠置的控制 ,具生烃高峰期晚、成藏期晚的特征。叠置沉积物厚的地区普遍进入高—过成熟阶段 ,以聚集天然气为主 ;叠置沉积物较薄的地区以聚油为主。前陆盆地的油气分布明显受盆地结构控制 ,不同构造单元的成藏组合类型不同 :前陆褶皱 冲断带油气以近源垂向运移为主 ,往往形成与冲断层有关的油气藏 ;前陆斜坡带油气以侧向运移为主 ,形成地层、岩性和与断块有关的油气藏。中西部前陆盆地油气富集受盆地原型及其叠加、改造的控制。发育早、演化长、继承型或叠合型前陆盆地含油气前景最好 ,残余型前陆盆地次之。通过对中西部前陆盆地油源条件、冲断带演化、构造样式、油源断层、封盖层特征、晚期断裂活动强度等分析 ,提出库车、准噶尔南缘、塔里木
引用
收藏
页码:1 / 5+9 +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深盆气地质条件分析 [J].
宋岩 ;
洪峰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1, (02) :11-14+108
[2]   前陆盆地的类型及油气远景 [J].
高长林 ;
叶德燎 ;
钱一雄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0, (02) :99-104+114
[3]   塔西南前陆盆地油气资源与勘探对策 [J].
金之钧 ;
吕修祥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02) :110-113+117
[4]   塔北地区变形样式及其分布规律 [J].
张光亚 ;
陈发景 ;
汪新文 .
地球科学, 1994, (06) :755-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