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5度以上坡地退耕的几个问题探讨

被引:3
作者
梁正华
机构
[1] 中国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粮食面积; 发达; 化肥; 补贴; 附加工资; 经营方式; 多种经营; 劳动者; 农民; 财政管理; 收入; 平价; 陡坡耕地; 退耕还林;
D O I
10.13246/j.cnki.iae.1985.03.011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我国现有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约一亿亩,主要分布在西南山区,西北黄土高原沟壑区和华南亚热带地区。一般地说,坡度超过25度以上的土地修梯田作耕地利用不够经济,同时,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造成的水土流失情况特别严重,是我国现阶段土壤流失,江河淤塞的严重根源。在我国目前粮食状况已基本改善的条件下,对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逐步退耕还林还牧,为改变我国水土流失和宏观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但是,应退耕的25度以上陡坡地一般是在山区或深丘陵区,那里基本上是经济不发达的贫困地区,因此,退耕还林的过程不能不受到这些地区特定的经济、技术和物质条件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们应该注意研究和正确把握主要的影响因素,不仅要考虑生态效益,还应该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全国来说,真正完成退耕还牧任务将是长期的艰巨的工作,不是短期内一蹴就而就的事,应该有长远的考虑,立足于综合发展,配合采用多项政策措施,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48
页数:2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