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相对高渗砂体的成因及其岩石物理测井识别方法

被引:14
作者
朱怡翔
田昌炳
于兴河
何东博
贾爱林
不详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3]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北京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4] 北京 石油大学北京 
[5] 北京 
[6] 北京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7] 北京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 测井响应; 次生孔隙; 解释模型; 岩相识别;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122.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研究苏里格低效气藏中相对高渗砂体的成因、特征及其相应的岩石物理测井响应机理和解释模型,从而得到相对高渗砂体识别的有效方法是苏里格气田高效开发的关键。苏里格气田具有典型的煤系地层特征,因强烈的成岩作用使原生孔隙损失较多,表现出粗岩相和次生孔隙发育是相对高渗砂体最主要的特征。在此地质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其岩石物理测井响应机理、建立响应的测井解释模型是识别相对高渗砂体的主要途径之一。不同的测井系列对孔隙结构和岩石相具有不同的岩石物理响应机理。地层密度测井与声波测井虽然同为孔隙度测井系列,但是它们响应的是不同的孔隙结构,由此可以得到储层次生孔隙度指数测井解释模型。在关键井岩性标定下,选择自然伽马、光电截面和地层密度等一组对岩性响应敏感的测井曲线进行聚类分析,是岩石相识别的有效方法。基于这种次生孔隙和岩石相测井解释模型所识别的相对高渗砂体,与岩心分析和气井产能测试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引用
收藏
页码:389 / 393+396 +39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Fundamentals of well-log interpretation: the acquistition of logging data. O Serra. Development in Petroleum Science 15A . 1984
[2]  
石油测井中的核物理基础[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郭余峰等编, 1990
[3]  
测井学[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测井学》编写组编, 1998
[4]   多井条件下进行测井神经网络储层参数计算 [J].
唐萍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3, (04) :413-416
[5]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山西组、下石盒子组物源分析 [J].
席胜利 ;
王怀厂 ;
秦伯平 .
天然气工业, 2002, (02) :21-2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