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芦山Ms7.0级地震次生山地灾害特征

被引:9
作者
杨宗佶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芦山地震; 次生山地灾害; 特征类型; 形成机制;
D O I
10.15961/j.jsuese.2013.04.004
中图分类号
P694 [灾害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3 ;
摘要
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08时0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大地震。大地震同时诱发大量滑坡、崩塌等同震次生山地灾害。据现场应急调查,地震次生山地灾害主要以中小规模崩塌灾害为主,根据灾害发生的地层岩性,分别归纳了砾岩地层崩塌、砂泥岩地层崩塌、灰岩直立地层崩塌、堆积层滑坡及滑坡碎屑流5个主要类型。在对典型灾害体灾害特征、破坏模式和影响因素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区域构造背景为"4·20"芦山地震次生灾害的主控因素。芦山地震次生灾害具有群发性、滞后性特点,在后地震时期降雨激发条件下可能产生严重泥石流滑坡等山地灾害。因此,后地震时期在极震区特别是集中安置区,山地灾害监测预警工作十分重要。
引用
收藏
页码:76 / 8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Epi-central distance and impacts of rainfall on geohazards af-ter the"5.12"Wenchuan earthquakeChina. Yang Zongji,Qiao Jian ping,Tian Hongling,et al. Disas-ter Advances . 2010
[2]   斜坡地震响应的物理模拟试验研究 [J].
许强 ;
陈建君 ;
冯文凯 ;
肖锐铧 ;
左雅娅 .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09, 41 (03) :266-272
[3]   地震后降雨激发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 [J].
杨宗佶 ;
乔建平 ;
田宏岭 ;
黄栋 ;
王萌 .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10, 42(S1) (工程科学版) :38-42
[4]  
Real-time regional rainfall induced geohazards prediction method in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region,China. Yang Zongji,Qiao Jianping,Tian Hongling,et al. Disaster Advances . 2012
[5]   “5.12”汶川大地震触发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研究 [J].
黄润秋 ;
李为乐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 27 (12) :2585-2592
[6]   汶川八级地震地质灾害研究 [J].
殷跃平 .
工程地质学报, 2008, (04) :433-444
[7]   芦山—天全地区大溪砾岩岩石学特征及物源区分析 [J].
李元林 ;
纪相田 .
矿物岩石, 1993, (03) :6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