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道太平洋温度、流场距平EOF分析及与厄尔尼诺的关系

被引:19
作者
蔡怡
王彰贵
余宙文
陈幸荣
机构
[1]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2]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海温距平; 纬向流距平; EOF分析; 厄尔尼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2.9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EOF分析方法,讨论了最近20a赤道太平洋次表层温度、纬向流距平与厄尔尼诺的关系.结果表明:赤道太平洋海温距平EOF分析第一、二主分量占总量的近80%,其中第一主分量类似于厄尔尼诺模态,第二主分量类似于暖池模态;后一模态存在着突变和渐变两种过程,其中由冷位相变暖位相过程为渐变过程,而暖位相变冷位相过程为突变过程.厄尔尼诺事件是赤道西太平洋暖池突变过程的结果.赤道太平洋纬向流距平EOF的第二主分量代表赤道西太平洋潜流和东太平洋南赤道流的变化,这个模态存在着半年左右的振荡和与厄尔尼诺同位相的年际振荡两种频率.另外,它还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赤道西太平洋潜流和东太平洋南赤道流减弱是产生厄尔尼诺的必要条件.统计回归分析表明,赤道太平洋海温距平和纬向流距平EOF的第二特征向量的时间系数对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均有一定的预报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1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西风爆发时赤道西太平洋热量平衡的诊断分析 [J].
刘海龙 ;
张学洪 ;
李薇 .
大气科学, 2001, (03) :303-316
[2]   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海温异常与ENSO循环的相互作用 [J].
穆明权 ;
李崇银 .
大气科学, 2000, (04) :447-460
[3]   厄尔尼诺的发生与赤道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海温异常 [J].
李崇银 ;
穆明权 .
大气科学, 1999, (05) :513-521
[4]   1997/1998厄尔尼诺的发生与发展 [J].
蒲书箴 ;
于非 ;
赵新 ;
胡筱敏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8, (06) :124-131
[5]  
Interannual and decadal variability of the subsurface thermal structure in the Pacific Ocean: 1961–90[J] . R.-H. Zhang,L. M. Rothstein,A. J. Busalacchi.Climate Dynamics . 199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