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西坳陷青南次凹烃源岩的热演化及生烃史

被引:12
作者
高波
程克明
张大江
涂建琪
胡咏
杨智明
机构
[1]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玉门油田分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甘肃玉门
关键词
青南次凹; 烃源岩; 热演化程度; 生烃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112.115 [];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应用可溶有机质演化、岩石热解、生物标志物参数和镜质体反射率等方法对酒西坳陷青南次凹下白垩统烃源岩热演化史的研究表明 :次凹的生油门限深度为 4 0 0 0~ 4 10 0m ,中沟组绝大部分现处于未成熟阶段 ,中沟组底部和下沟组上部处于低成熟阶段 ,下沟组下部和赤金堡组上部处于生烃的成熟阶段 ,赤金堡组下部则处于湿气 -凝析油阶段。应用Easy Ro(% )数值模拟软件对青南次凹地热史的研究表明 ,白垩纪与第三纪的古地温梯度分别为 30℃ /km和 2 9℃ /km。烃源岩生烃史具有如下特点 :(1)青南次凹下白垩统烃源岩不存在二次生烃作用 ,其主要生油阶段为晚第三纪—第四纪 ;(2 )下沟组下部和赤金堡组上部的烃源岩经历了油气大量生成的成熟阶段 ,是油气生成的主力烃源岩 ;(3)下沟组上部和中沟组的烃源岩层 ,有机质的热演化程度较低 ,对生烃的贡献不大 ;(4 )赤金堡组底部的岩层热演化程度较高 ,但由于是一套较粗的碎屑岩 ,有机质丰度较低 ,生烃能力比较有限。
引用
收藏
页码:288 / 29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运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十万山盆地的地热史 [J].
汪新伟 ;
汪新文 ;
韩效忠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3, (04) :385-390+412
[2]   R反演的盆地热史恢复方法与相关问题 [J].
陈刚 ;
赵重远 ;
李丕龙 ;
任战利 ;
阎汉杰 ;
刘爱永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2, (04) :343-347
[3]   三塘湖盆地晚二叠世芦草沟组孢粉组合 [J].
尹凤娟 ;
刘洪福 ;
华洪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2, (04) :392-396+416
[4]   沁水盆地中生代晚期构造热事件 [J].
任战利 ;
赵重远 ;
陈刚 ;
王世成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9, (01) :48-50
[5]   酒西盆地含油气系统与油气勘探方向 [J].
赵应成 .
石油实验地质 , 1998, (04) :54-59
[6]   镜质组反射率反演的EASY%Ro数值模拟新方法 [J].
宋党育 ;
秦勇 .
煤田地质与勘探, 1998, (03) :16-18
[7]  
第四届全国石油地质实验技术及实验室管理工作交流会议论文集.[M].张大江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8]  
酒东盆地油气生成和运移.[M].陈建平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
[9]  
沉积盆地古地温测定方法及其应用.[M].周中毅;潘长春主编;.广东科技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