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质量变化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

被引:27
作者
苏跃 [1 ]
刘方 [2 ]
李航 [1 ]
罗海波 [2 ]
刘元生 [2 ]
冯泽蔚 [3 ]
机构
[1]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贵州大学环境与资源研究所
[3] 贵州省农业厅
关键词
喀斯特山区; 土地利用方式; 径流; 浅层地下水; 水质;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08.01.030
中图分类号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贵州中部喀斯特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阔叶林地、灌木林地、灌丛草地、耕地)对土壤、地表径流和浅层地下水进行采样与分析。结果表明,在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模式从阔叶林地—灌木林地—灌丛草地方向的演变过程中,土壤有机质、速效氮磷钾、交换性钙镁含量出现明显的下降,粘粒含量增加,土壤质量出现退化,耕地有机质含量明显低于林地和草地;耕地地表径流中SO42-,NH4+,PO43-,COD均显著高于林地和草地;浅层地下水的SO42-,NH4+,NO3-,PO43-,COD也显著增加;土地利用由林地变为耕地后,地下水质量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6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生态系统变化对岩溶水资源的影响——以湘西为例 [J].
邹胜章 ;
梁彬 ;
朱志伟 ;
梁小平 ;
不详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04, (06) :599-603
[2]   贵州省喀斯特地区土地退化与生态重建研究进展 [J].
万军 .
地球科学进展, 2003, (03) :447-453
[3]   贵州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J].
马文瀚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2) :75-79
[4]   徐州张集水源地裂隙岩溶水化学特征及影响因素 [J].
钱家忠 ;
汪家权 ;
吴剑锋 ;
朱学愚 ;
董洪信 .
环境科学研究, 2003, (02) :23-26
[5]   不同植被条件下表层岩溶泉动态变化特征对比研究——以广西马山县弄拉兰电堂泉和东旺泉为例 [J].
章程 ;
曹建华 .
中国岩溶, 2003, (01) :1-5
[6]   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壤养分的变化——以河北省遵化县为例 [J].
傅伯杰 ;
郭旭东 ;
陈利顶 ;
马克明 ;
李俊然 .
生态学报, 2001, (06) :926-931
[7]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延安市羊圈沟流域为例 [J].
傅伯杰 ;
陈利顶 ;
马克明 .
地理学报, 1999, (03) :51-56
[8]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鲁如坤主编, 2000
[9]  
中国岩溶学[M]. 地质出版社 , 袁道先等 编, 1994
[10]  
Geochemistry of surface and ground water in Guiyang, China: Water/rock interaction and pollution in a karst hydrological system[J] . Yun-Chao Lang,Cong-Qiang Liu,Zhi-Qi Zhao,Si-Liang Li,Gui-Lin Han.Applied Geochemistry . 2006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