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大中型油气田分布规律探讨

被引:12
作者
朱炳泉
张景廉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所
[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西北地质研究所 广东省广州市
[3] 甘肃省兰州市
关键词
油气田; 分布; 地球化学; 控制因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本文讨论了制约大中型油气田分布的一级控制因素:同位素地球化学急变带及太平洋型块体;并以渤海湾盆地(特别是辽河油田)、南方海相油气区为例讨论了上述关系;从Pb,Sr,Nd同位素证据论述了深源作用对油气生成的影响。根据上述观点,本文认为中蒙古地体边界将是中国大陆未来极有油气远景的地区。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17+5 +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地球化学急变带及对中国南方油气勘探的思考 [J].
朱炳泉 .
海相油气地质, 1997, (04) :1-4
[2]   中国南方海相油气勘探研究新进展 [J].
Petroleum Exploration Project Management of South ChinaCNPCHangzhou Institute of Petroleum GeologyCNPC Xixi RdHangzhou PRChina .
海相油气地质, 1997, (02) :1-15+4
[3]   辽河裂谷盆地断裂演化序次和油气藏形成模式 [J].
陈义贤 .
石油学报, 1985, (02)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