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生态移民中的宗教文化调适——以“芦草洼”吊庄移民为例

被引:12
作者
马伟华
胡鸿保
机构
[1]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2]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天津300071
[3] 北京100872
关键词
宁夏; 生态移民与安置; 宗教; 调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4 [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
学科分类号
030303 ;
摘要
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宁夏生态移民规划,使得那些居住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西海固地区的大量回族群众搬迁到了宁夏北部易于得到黄河灌溉的地区。伴随着这样的移民搬迁,回族群众的生活文化必然要在迁入地有所变迁,一定存在着文化适应的情况,由此,才能更好地融入迁入地的社会生活之中。宗教文化是广大回族移民群众需要调适的生活文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以宁夏泾源县搬迁到银川市"芦草洼"地区的回族移民为例,采用人类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探讨了自愿性移民在日常宗教信仰以及伊斯兰教教派等方面的适应状况。
引用
收藏
页码:72 / 7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法)E.杜尔干(EmileDurkheim)著,林宗锦,彭守义译.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M].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1999
[2]  
戴康生,彭耀主编.宗教社会学[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
[3]  
孙尚扬著.宗教社会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4]  
束锡红等著.西北回族社区现代化实践的新探索[M]. 商务印书馆, 2004
[5]  
余振贵著.中国历代政权与伊斯兰教[M].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96
[6]   20世纪西方国际移民理论 [J].
李明欢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 (04) :12-18+140
[7]  
(英)菲奥纳·鲍伊(FionaBowie)著,金泽,何其敏译.宗教人类学导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