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心肌梗塞后心肌肥大早期心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及同功酶的变化

被引:3
作者
陈月
雷立权
卢兴
邹丽容
机构
[1] 西安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关键词
心肌梗塞; 肌球蛋白ATP酶; 同功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探讨心肌梗塞(MI)后心肌肥大早期肌球蛋白ATP酶活性和同功酶的变化及其意义,本文用大鼠MI模型,于术后第9天和第21天分别测定了非梗塞心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同功酶分布及心肌细胞直径。结果表明,MI后第9天,在心肌细胞直径增大的同时,肌球蛋白ATP酶活性下降,同功酶V1含量下降。至MI后第21天,上述这种变化更加明显。结果提示:MI早期随着非梗塞心肌肥大的建立,肌球蛋白ATP酶活性及其同功酶分布也发生了适应性的改变。
引用
收藏
页码:107 / 11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心肌收缩蛋白质的研究(二) 心肌损害动物模型心肌肌球蛋白ATP酶的变化特点及意义 [J].
朱平 ;
杨同书 .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1984, (04) :375-379
[2]   大鼠实验性心肌梗塞后左室局部心肌肥大的建立过程及定量方法的探讨 [J].
雷立权 ;
韩启德 .
陕西新医药, 1984, (01) :55-58
[3]  
Polymorphic myosin as the common determinant of myofibrillar ATPase in different haemodynamic and thyroid states[J] . H. Rupp.Basic Research in Cardiology . 198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