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研究如何深化——基于十九大以来的文献观察

被引:33
作者
梅立润
机构
[1]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衰落; 城乡融合; 解读性研究; 预判性研究;
D O I
10.14137/j.cnki.issn1003-5281.2018.04.027
中图分类号
F3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在新时代应对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而采取的重大举措,甫一提出就掀起了一股研究热潮。学者们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方面阐释了乡村振兴的核心内涵;从乡村衰落、发展失衡、条件时机三个维度解读了乡村振兴的出场理由;从乡村发展视野、国家发展视野与国际发展视野等方面呈现了乡村振兴的功能定位;集中关注了乡村振兴应该遵循的一些宏阔性要求与可以采取的可操作化举措;从本土与域外两个层面总结了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乡村振兴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化与拓展的空间在于:精细化阐释乡村振兴的核心内涵并制定外在标准;着力理顺乡村振兴构成要素之间的层次与逻辑关系;从解读性研究转向理论与实践的原创性研究;深化细化对乡村振兴可操作化举措的思考;拓展对乡村振兴可能存在困境的预判性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178 / 188
页数:11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