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山剖面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白粘土中残余酸的发现与意义

被引:13
作者
梁汉东
梁言慈
机构
[1] 煤炭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
[2] 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 北京
[3] 应用地球化学开放实验室地科院物化探所
[4] 廊坊
[5] 北京
关键词
强酸残留物; 白粘土; 海洋酸性化; 二叠系/三叠系界线; 煤山剖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 [各时代地史及其地层];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古生物学家和生物地层学家经长期研究认为 ,显生宙以来的地球生物演化进程中曾在 2 .5亿年前 ,亦即 ,在对应于二叠系 /三叠系 (P/T)界线的年代附近 ,发生过全球性最为严重的一次生物大灭绝。中国煤山剖面是目前唯一被确定的全球P/T标准层型界线与点的剖面 ,俗称“金钉子”。因此 ,关于该剖面的事件界线层的地球化学研究具有典型意义 ,对理解P/T转折期发生的灾变事件和环境变化具有全局性的科学价值。沿着曾间接提出的P/T转折期可能的全球酸雨事件的传统思路和全球海洋酸性化事件的新思路 ,实验证实 :煤山剖面P/T界线粘土层的潮湿白粘土呈强酸性 ,校正酸度值达到pH0 .80~ 1.32。这一发现向寻找P/T转折期全球海洋酸性化的直接证据迈进了重要一步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1+58 +5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二叠纪末期海洋硫酸化环境灾变事件:煤山剖面岩石矿物证据 [J].
梁汉东 .
科学通报 , 2002, (10) :784-788
[2]   浙江煤山二叠-三叠系界线附近碳同位素变化 [J].
曹长群 ;
王伟 ;
金玉 .
科学通报, 2002, (04) :302-306
[3]   地史转折期的生态系 [J].
殷鸿福 ;
童金南 .
地学前缘, 1997, (Z2) :115-120
[4]  
华南二叠-三叠纪过渡期地质事件[M]. 地质出版社 , 杨遵仪等著, 1991
[5]  
End-Permian catastrophic event of marine acidification by hydrated sulfuric acid: Mineralogical evidence from Meishan Section of South China[J] . Handong Liang.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 2002 (16)
[6]  
MichalHV .ExtraterrestrialcauseforCretaceousTertiaryextinction .2 AlvarezLW,AlvarezW,AsaroF. Science .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