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治理: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模式选择

被引:35
作者
张卫
成婧
机构
[1]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关键词
社会信用体系构建; 理论支撑; 发展路径; 协同治理;
D O I
10.15937/j.cnki.issn1001-8263.2012.11.021
中图分类号
F203 [生产行业管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社会信用问题是社会转型的产物,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具有促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多重功能。根据运作主体属性的不同,国际上社会信用体系表现为市场式、公共管理式、会员制三种模式,区别在于治理主体。从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与职责入手,研究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是一个有效途径。根据我国当前的信用建设情况,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应该运用治理的多中心理念,及协同的整体性思想,分类、分步骤地推进。
引用
收藏
页码:86 / 9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中国社会信用问题研究.[M].张亦春等著;.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2]   诚信、信任与信用:概念的澄清与历史的演进 [J].
翟学伟 .
江海学刊, 2011, (05) :107-114+239
[3]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内涵、模式与路径选择 [J].
刘建洲 .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1, 15 (03) :50-53
[4]   当前我国征信体系建设需要明确的六个问题 [J].
徐诺金 .
征信, 2010, 28 (04) :1-4
[5]   美国征信体系模式及其启示 [J].
毕家新 .
征信, 2010, 28 (02) :75-77
[6]   国外社会信用体系发展模式比较及启示 [J].
李家勋 ;
李功奎 ;
高晓梅 .
现代管理科学, 2008, (06) :80-81
[7]   上海、浙江、深圳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模式、问题与启示 [J].
赵志凌 ;
丁峰 .
唯实, 2007, (10) :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