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涨落潮槽水沙输运机制研究

被引:28
作者
刘高峰
朱建荣
沈焕庭
吴华林
吴加学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交通部科学研究院河口海岸科学研究中心
[3]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长江口; 涨落潮槽; 输移机制;
D O I
10.16239/j.cnki.0468-155x.2005.05.009
中图分类号
TV148.5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长江口南支、新桥水道、南小泓和南港主槽作为典型涨、落潮槽研究对象,分析了2001年洪季水沙资料,研究了长江河口涨、落潮槽的水沙输运机制,探讨了不同河槽的各种动力因子对水沙输移的贡献差异,结果表明落潮槽的欧拉余流均大于涨潮槽的值;水量净输移大小依次是南支主槽、南港、新桥水道和南小泓。净输水量分布和其欧拉余流分布相对应。平流输沙项在落潮槽对总输沙的贡献要大于其在涨潮槽的贡献,瞬时源汇输沙项在涨潮槽对总输沙的贡献要大于其在落潮槽的贡献。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5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长江口南港河段水文泥沙特性及河床演变分析 [J].
戚秀莲 ;
朱元生 .
海洋工程, 2000, (04) :74-79
[2]   长江河口最大浑浊带水沙输运机制分析 [J].
沈健,沈焕庭,潘定安,肖成猷 .
地理学报, 1995, (05) :411-420
[3]   河口涨潮槽的演变及治理 [J].
沈焕庭 ;
李九发 ;
金元欢 .
海洋与湖沼, 1995, (01) :83-89
[4]   长江河口南北槽输沙机制及浑浊带发育分析 [J].
时伟荣 ;
李九发 .
海洋通报, 1993, (04) :69-76
[5]   长江口南港环流及悬移物质输运的计算分析 [J].
王康墡 ;
苏纪兰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87, (05) :627-637
[6]  
长江河口物质通量[M]. 海洋出版社 , 沈焕庭等著,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