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卡倍特钠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临床试验: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14
作者
梁洁 [1 ]
吴开春 [1 ]
杨云生 [2 ]
李闻 [2 ]
张澍田 [3 ]
吴咏冬 [3 ]
袁耀宗 [4 ]
李兆申 [5 ]
杜奕奇 [5 ]
陈旻湖 [6 ]
陈白莉 [6 ]
姜泊 [7 ]
闻勤生 [8 ]
樊代明 [1 ]
机构
[1]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消化科
[2]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科
[3] 首都医科大学友谊医院消化科
[4]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消化科
[5] 上海长海医院消化科
[6] 中山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
[7] 南方医科大学消化科
[8]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消化科
关键词
依卡倍特; 药物疗法,联合; 螺杆菌,幽门; 螺杆菌感染; 胃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73.1 [溃疡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评估和比较含依卡倍特钠的四联疗法与含铋剂的四联疗法根除H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盲法、阳性药物平行对照试验设计。研究对象为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在西安、北京、上海、广州4个城市8家医院就诊的慢性胃炎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每日2次,每次口服奥美拉唑镁20 mg、克拉霉素500 mg、阿莫西林1000 mg、依卡倍特钠1.0g,疗程10 d。对照组每日2次,每次口服奥美拉唑镁20 mg、克拉霉素500 mg、阿莫西林1000 mg、枸橼酸铋钾220 mg,疗程10 d。在治疗第38天时以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判断Hp根除情况并计算根除率。记录和分析出现的不良反应。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共入组311例患者,试验组155例,对照组1 56例。按方案分析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Hp根除率分别为75.71%(106/140)和77.37%(106/1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6,P=0.745)。按意图治疗分析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Hp根除率分别为68.39%(106/155)和67.95%(106/1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7,P=0.934)。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00%(31/155)和25.64%(40/1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P=0.280)。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含依卡倍特钠的四联疗法根除慢性胃炎患者Hp的疗效和安全性与含铋剂的四联疗法相同。
引用
收藏
页码:662 / 66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 [1] 幽门螺杆菌新国际共识解读
    刘文忠
    萧树东
    [J]. 胃肠病学, 2012, 17 (01) : 1 - 4
  • [2] H pylori eradication:A randomized prospective study of triple therapy with or without ecabet sodium
    Hyung Wook Kim
    Gwang Ha Kim
    Jong Yun Cheong
    Ung Suk Yang
    Seung Keun Park
    Chul Soo Song
    Dae Hwan Kang
    Geun Am Song
    [J].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08, (06) : 908 - 912
  • [3] 幽门螺杆菌耐药性对其根除治疗影响的研究
    成虹
    胡伏莲
    李江
    [J]. 中华医学杂志, 2006, (38) : 2679 - 2682
  • [4] 依卡倍特钠治疗胃溃疡及胃炎的疗效和安全性
    王惠吉
    于中麟
    林三仁
    周丽雅
    钱家鸣
    刘晓红
    程留芳
    孙国辉
    黄乃侠
    吕宗舜
    [J]. 中国新药杂志, 2005, (08) : 1046 - 1049
  • [5] Quadruple therapy with ecabet sodium, omeprazole, amoxicillin and metronidazole is effective for eradica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after failure of first‐line therapy (KDOG0201 Study)[J] . W.Koizumi,S.Tanabe,K.Nakatani,K.Ishido,K.Nishimura,M.Azuma,T.Ae,T.Sasaki,K.Higuchi,C.Katada,N.Nakayama,K.Saigenji.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y and Therapeutics . 201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