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的“立公灭私”观念与社会整合(上)

被引:39
作者
刘泽华
机构
[1] 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天津
关键词
先秦; 立公灭私; 社会整合; 古代思想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225 [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5年)]; K23 [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公元1840年)];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国古代的公私观念成型于春秋战国时期。此期 ,“公”、“私”概念由人称指谓向社会形态拓展。“公”的价值意义与其所表达的社会公共事物与公共关系相联系 ,把国家、君主、社会与个人贯通为一体。此期又是士人的私理、私论大行其道的时代 ,社会关系以私为纽带进行了空前改组 ,然而 ,先哲们却把“私”视为万恶之源 ,进行了猛烈抨击。“立公灭私”成为主流意识 ,取消了“私”的正当性与合理性 ,形成了君主、国家与民间社会 ,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尖锐对立 ,使中国社会政治生活出现了一个无法解决的“公”、“私”悖论。“立公灭私”是春秋战国时期公共理性的高度概括和总体特征 ,它与君主制度互为表里 ,为专制制度整合社会资源、控制分配权提供了理论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63 / 72+95 +9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中国公私概念的发展 [J].
沟口雄三 ;
汪婉 .
国外社会科学, 1998, (01) :60-71
[2]   中国哲学中的“公私之辨” [J].
王中江 .
中州学刊, 1995, (06) :64-69
[3]  
说文解字.[M].(汉)许慎撰;(宋)徐铉校定;.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4]  
吕氏春秋.[M].(春秋)吕不韦著;.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
[5]  
春秋繁露义证.[M].(清)苏舆撰;钟哲点校;.中华书局.1992,
[6]  
贾谊集校注.[M].(汉)贾谊著;吴云;李春台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
[7]  
中国古名家言.[M].伍非百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8]  
经法.[M].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 编.文物出版社.1976,
[9]  
盐铁论校注.[M].(汉)桓宽著;王利器校注;.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
[10]  
墨子闲诂.[M].(清)孙诒让著;.中华书局.1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