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秦岭钼、金多金属矿区域成矿系统与成矿预测

被引:28
作者
肖荣阁 [1 ]
白凤军 [1 ,2 ]
原振雷 [3 ]
冯建之 [4 ]
张宗恒 [5 ]
刘国印 [6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2] 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总院
[3] 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研究院
[4]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调查队
[5]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
[6]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关键词
东秦岭; 钼、金矿; 矿源岩; 成矿系统; 成矿预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51 [金];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区域成矿理论为基础,将东秦岭构造带划分为华北古陆南缘、北秦岭造山带、南秦岭造山带和扬子古陆等4个构造单元,其间商丹缝合断裂带分割南北秦岭造山带,形成华南古陆和华北古陆的分界,区内断裂构造及燕山期岩浆岩发育。研究区位于台地边缘,具有基底和盖层二元台地沉积结构,基底太古宇太华岩群变质岩和盖层熊耳群火山岩及燕山期岩浆岩构成区内重要的矿源岩。根据东秦岭地区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矿源岩的基本特征是亏损铜,而钨和钼、铅和锌、金和银则分别在不同的物源岩中富集。研究区内矿产资源丰富,以热液成因钼、金多金属矿床为主,根据成矿流体成因及其与地质作用的关系,划分为3个成矿系统,即岩浆热液作用成矿系统、火山热液作用成矿系统及构造热液作用成矿系统,其分别与燕山期岩浆热液、熊耳期火山热液及中生代构造热液活动有关。根据燕山期岩浆岩、熊耳期火山机构及中生代的区域构造性质,分别预测了研究区内重点成矿区域。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东秦岭斑岩钼矿带的地质特征和成矿构造背景 [J].
李诺 ;
陈衍景 ;
张辉 ;
赵太平 ;
邓小华 ;
王运 ;
倪智勇 .
地学前缘, 2007, (05) :186-198
[2]   华北陆块南部元古宙熊耳群火山岩的成因与构造环境:事实与争议 [J].
赵太平 ;
徐勇航 ;
翟明国 .
高校地质学报, 2007, (02) :191-206
[3]   MoS2的同质异相与纸房石英大脉型钼矿床 [J].
刘国印 ;
温森坡 ;
田恪强 ;
王凤茹 ;
赵永利 .
中国钼业, 2007, (02) :14-17
[4]   河南祁雨沟金矿同位素地球化学和矿床成因分析 [J].
郭东升 ;
陈衍景 ;
祁进平 .
地质论评, 2007, (02) :217-227
[5]   河南熊耳山沙沟银铅锌矿床中硫化物和银矿物的矿物学特征及其意义 [J].
郑榕芬 ;
毛景文 ;
高建京 .
矿床地质, 2006, (06) :715-726
[6]   豫西雷门沟斑岩钼矿SHRIMP锆石U-Pb和辉钼矿Re-Os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J].
李永峰 ;
毛景文 ;
刘敦一 ;
王彦斌 ;
王志良 ;
王义天 ;
李晓峰 ;
张作衡 ;
郭保健 .
地质论评, 2006, (01) :122-131
[7]   东沟钼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因素研究 [J].
付治国 ;
吕伟庆 ;
田修启 ;
印修章 ;
张松盛 .
中国钼业, 2005, (02) :8-13+16
[8]   华北及邻区中生代大规模成矿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从金属矿床年龄精测得到启示 [J].
毛景文 ;
张作衡 ;
余金杰 ;
王义天 ;
牛宝贵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4) :289-299
[9]   东秦岭深源浅成型花岗岩的成矿作用及地质构造背景 [J].
卢欣祥 ;
于在平 ;
冯有利 ;
王义天 ;
马维峰 ;
崔海峰 .
矿床地质, 2002, (02) :168-178
[10]   东秦岭钼矿带成岩成矿背景及时空统一性 [J].
张正伟 ;
朱炳泉 ;
常向阳 ;
强立志 ;
温明星 .
高校地质学报, 2001, (03) :307-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