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育化水稻土的肥力特性及施肥效应的研究——Ⅱ.潜育化水稻土氮素供应特性及氮素平衡的研究

被引:4
作者
廖先苓
何电源
邓世林
王昌燎
李新凤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
关键词
水稻土; 稻田土壤; 耕作土壤; 潜育化; 灰粘化作用; 氮素平衡; 土壤还原物质; 氮素供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潜育化水稻土一般通透性较差,排水不良,在淹水种稻期间,土温较低,有机质分解缓慢,有效养分比较缺乏。同时,由于淹水的还原条件,使土壤中还原物质积累较多,严重者还会对水稻产生不同程度的毒害作用。常表现在种植双季早稻时,水稻前期往往迟发甚至僵苗,以至增强了对化肥的依赖性,后期则因温度升高,土壤矿化氮量增加,又可能导致贪青迟熟、空秕率增大。因此,潜育化土壤上水稻的产量,较相同条件下的非潜育化土壤上的低得多。从“I报”中[1]陬郊公社的田间试验结果可看出,非潜育化潮泥田因紫云英生长很好,压青量较多,矿化作用较快,矿化氮量较多,故无化肥区水稻亩产达464斤,而强潜育化青泥田亩产仅261斤,为非潜育化土壤的56%。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2+35 +3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