溅蚀研究进展

被引:23
作者
韩学坤
吴伯志
安瞳昕
贺佳
机构
[1] 不详
[2] 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3] 不详
关键词
水土流失; 溅蚀; 坡度; 降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1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溅蚀是水蚀的初始阶段,是雨滴对地表击打直接作用的结果,是一个动能减少,地表土壤颗粒发生位移的过程。溅蚀主要发生在坡面产生径流之前和刚产生径流时,是水蚀的主要形式之一。国内外学者对溅蚀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降雨特征、土壤特性以及地形因素等方面,其中主要影响因子包括:坡度、降雨特征、植被覆盖和土层结构。溅蚀量随坡度的增大逐渐增多,但是坡度超过临界坡度时,随坡度增大而减小;随降雨强度和雨滴大小增大而增大;地表植被对降雨有直接的再分配的过程,主要表现为截流、透流和干流3方面,当地表覆盖物超过1cm时,溅蚀可以完全消失;不同级配的土壤颗粒抗溅蚀能力不同,粒径在0.15mm附近的颗粒最容易被溅蚀,溅蚀同时随着土壤结皮厚度增大,土壤抗溅蚀能力增强。然而目前国内外对溅蚀的研究主要是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完成的,较少有野外实地的研究,更缺乏在实际农业生产条件下的研究。所以需要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有些地方坡耕地较多的情况,在不同作物、作物生产方式和土地耕作方式等条件下,探讨坡耕地溅蚀规律。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5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不同森林类型林冠截留效应研究 [J].
王艳红 ;
宋维峰 ;
李财金 .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08, (03) :5-10
[2]   江西红壤低丘水土流失发生规律和防治对策 [J].
刘光正 ;
潘江平 ;
岳军伟 .
江西林业科技, 2008, (04) :7-9
[3]   不同粒径黄绵土的溅蚀规律及表土结皮发育研究 [J].
程琴娟 ;
蔡强国 ;
胡霞 .
土壤学报, 2007, (03) :392-396
[4]   林冠对降雨截留能力的研究 [J].
范世香 ;
高雁 ;
程银才 ;
白清俊 .
地理科学, 2007, (02) :200-204
[5]   溅蚀的研究及防治 [J].
代明侠 ;
徐倩 .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05, (05) :67-67
[6]   人工降雨条件下土壤结皮的形成以及与土壤溅蚀的关系 [J].
胡霞 ;
严平 ;
李顺江 ;
蔡强国 ;
刘连友 ;
蔡崇法 ;
朱远达 ;
张光远 .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02) :13-16
[7]   单雨滴降雨对结皮土壤溅蚀的影响 [J].
宋维秀 ;
樊萍 ;
魏国良 .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1) :59-61
[8]   土壤理化性质对结皮形成的影响 [J].
朱远达 ;
蔡强国 ;
胡霞 ;
张光远 .
土壤学报, 2004, (01) :13-19
[9]   植被对降雨的再分配分析 [J].
游珍 ;
李占斌 ;
蒋庆丰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3, (03) :102-105
[10]   坡面土壤侵蚀过程研究进展 [J].
郑粉莉 ;
高学田 .
地理科学, 2003, (02) :23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