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锅炉烟气脱硝喷氨量混结构–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最优控制

被引:60
作者
周洪煜 [1 ]
张振华 [1 ]
张军 [2 ]
张伟 [1 ]
赵乾 [1 ]
机构
[1] 重庆大学动力工程学院
[2] 西北电力设计院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还原;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混结构最优控制; 烟气脱硝; 超临界锅炉;
D O I
10.13334/j.0258-8013.pcsee.2011.05.018
中图分类号
TK227 [运行];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喷氨量大小不仅影响超临界锅炉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烟气脱硝装置的效率,过量喷氨也会导致下游空预器受热面的积灰、腐蚀和造成资源浪费、二次污染,且在变负荷时,传统PID控制方式很难实现最佳控制。通过引入混结构隐含层,改善传统RBF神经网络变工况控制时的非线性和扰动适应能力,设计了基于混结构RBF神经网络(MS-RBFNN)的喷氨流量最优控制系统,用MS-RBFNN综合学习当前主要相关状态参数,以SCR脱硝装置出口NOx排放量最小作为学习训练信号,实时并行计算出最优喷氨控制流量。实验结果表明,此优化方案相对传统PID控制,具有更好的NOx排放控制效果和变工况适应能力,同时节约了喷氨量。
引用
收藏
页码:108 / 11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 [1] 基于RBF网络切换律的离散滑模设计及其应用(英文)[J]. 牛建军,付永领,祁晓野.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2009(03)
  • [2] 低NOx改造方案中煤粉再燃风喷口位置的选择
    苟湘
    周俊虎
    周志军
    杨卫娟
    刘建忠
    岑可法
    [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8, (20) : 1 - 7
  • [3] 中心给粉燃烧器在燃用烟煤1025t/h锅炉上的应用
    靖剑平
    李争起
    陈智超
    任枫
    徐斌
    魏宏大
    葛志红
    徐磊
    [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8, (02) : 1 - 7
  • [4] 基于遗传算法和支持向量机的低NO燃烧优化
    王春林
    周昊
    李国能
    凌忠钱
    岑可法
    [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7, (11) : 40 - 44
  • [5] Transformation of mercury speciation through the SCR system in power plants[J]. YANG Hong-min, PAN Wei-ping School of Power Engineering,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42, China. Institute far Combustion Science and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Western Kentucky University, Bowling Green, KY, 42101, USA.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7(02)
  • [6] 高浓度煤粉燃烧低NOx排放特性的试验研究
    周俊虎
    宋国良
    刘建忠
    陈云
    岑可法
    [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7, (02) : 42 - 47
  • [7] 以效率和低NO排放为目标的锅炉燃烧整体优化
    许昌
    吕剑虹
    郑源
    冯晓琼
    [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6, (04) : 46 - 50
  • [8] 电厂锅炉SCR烟气脱硝系统设计优化
    赵宗让
    [J]. 中国电力, 2005, (11) : 69 - 74
  • [9] Experimental determination and analysis of CO 2 , SO 2 and NO x emission factors in Iran’s thermal power plants[J] . S. Nazari,O. Shahhoseini,A. Sohrabi-Kashani,S. Davari,R. Paydar,Z. Delavar-Moghadam.Energy . 2010 (7)
  • [10] MODEL-BASED CONTROL SYSTEM DESIGN IN A UREA-SCR AFTERTREATMENT SYSTEM BASED ON NH3 SENSOR FEEDBACK
    Devarakonda, M.
    Parker, G.
    Johnson, J. H.
    Strots, V.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TOMOTIVE TECHNOLOGY, 2009, 10 (06) : 653 - 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