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7 条
2006年夏季西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初步研究
被引:10
作者:
刘舸
张庆云
孙淑清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热带气旋;
热带辐合带;
副热带高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2.3 [海洋热带气象];
学科分类号:
摘要:
2006年夏季西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主要有如下特征:1)生成时间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且强度强,登陆中国数偏多。2)登陆热带气旋有其各自特点。例如"碧利斯"影响范围大、降水强度大、持续时间长;"桑美"风速大,登陆后迅速减弱。作者针对上述2个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发现:1)2006年6月27日8月31日,来自印度洋的热带西风增强并东推延伸及115~140°E的越赤道气流的加强都有利于热带气旋的生成,并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移、季节内振荡(Madden-Julian Oscillation,简称MJO)的湿位相、高低层纬向风切变弱和菲律宾以东地区热带辐合带(Intertropical Convengence Zone,简称ITCZ)对流活跃等背景条件配合下,使热带气旋在这一阶段频发。2)2006年夏季水汽含量与供给对登陆热带气旋的影响显著。"碧利斯"和"桑美"的水汽来源不同是造成这两个登陆热带气旋明显差异的重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738 / 750
页数:13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