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方人工造雾的气象可行性研究

被引:3
作者
胡碧茹
吴文健
代梦艳
机构
[1]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航天与材料工程学院
关键词
人造雾气象可行性; 相对湿度; 风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8 [人工影响天气];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本文分析了造雾剂的成雾原理和影响成雾效果的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等环境因素,对典型南方城市(长沙)和北方城市(北京)的相关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表明,南方的气候除14时外非常适合造雾,而北方02时和08时造雾完全可行,20时也存在很大的可能性。外场试验表明,由于开放空间的特点,造雾剂成雾所需的相对湿度降低,同时也由于大面积人造雾的集团效应和外场空间较高的凝水效率,使人工造雾的抗风能力加强,外场人工造雾的可行性很大。
引用
收藏
页码:394 / 39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Millimeter-wave attenuation due to fog and clouds [J].
Zhao, ZW ;
Wu, ZS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RARED AND MILLIMETER WAVES, 2000, 21 (10) :1607-1615
[2]  
人工影响天气概论.[M].章澄昌编著;.气象出版社.1992,
[3]  
云物理学.[M].[英]梅森(B·J·Mason) 著;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译.科学出版社.1978,
[4]   单多普勒雷达在山区火箭人工增雨中的应用 [J].
田刚 ;
潘益农 ;
陈少平 ;
杜九三 .
气象科学, 2006, (02) :203-209
[5]   人工增雨降温机理的数值模拟研究:对流云个例试验 [J].
陈宝君 ;
宋娟 .
气象科学, 2006, (01) :47-52
[6]   聚类分析在人工增雨效果检验中的应用 [J].
房彬 ;
肖辉 ;
王振会 ;
孙海燕 ;
黄美元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5, (06) :739-745
[7]   人工抑制上升气流对冰雹云降水影响的数值试验研究 [J].
周非非 ;
肖辉 ;
黄美元 ;
李子华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5, (02) :153-162
[8]   雾对10.6μm红外辐射的衰减特性研究 [J].
赵振维 ;
吴振森 ;
沈广德 ;
林乐科 .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2002, (02) :95-98
[9]   几种消暖云(雾)催化剂性能的实验研究 [J].
王伟民 ;
卢伟 ;
黄培强 ;
濮江平 .
气象科学, 2000, (04) :47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