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新生代构造隆升研究

被引:11
作者
刘护军
机构
[1]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
关键词
构造隆升; 隆升历史; 新生代; 秦岭造山带;
D O I
10.15983/j.cnki.jsnu.2002.01.027
中图分类号
P546 [新构造运动(新构造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构造隆升的性质及方式、夷平面的演变、沉积响应、隆升的幅度和速率、水系结构以及河流阶地 ,对秦岭造山带新生代构造隆升的研究成果作了系统的总结研究 ,并提出了加强对渭河盆地的形成演化研究是解决秦岭新生代构造隆升历史问题的关键
引用
收藏
页码:121 / 12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秦岭东段山间盆地的发育及自然环境变迁[M]. 地质出版社 , 薛祥煦等著, 1996
[2]  
东秦岭(河南部分)新生代拉伸造山作用与盆岭伸展构造[M]. 西北大学出版社 , 何明喜等著, 1995
[3]  
秦岭造山带的形成及其演化[M]. 西北大学出版社 , 张国伟等著, 1988
[4]   商州黄土记录的最近六十万年来东秦岭古环境变迁 [J].
雷祥义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9, (01) :69-79
[5]   盆地沉积物示踪源区山脉隆升剥露的几种方法 [J].
王岳军 ;
范蔚茗 ;
林舸 .
地质科技情报, 1999, (02) :86-90
[6]   桐柏—大别山掀斜隆升对长江中游环境的影响 [J].
李长安 .
地球科学, 1998, (06) :3-5
[7]   秦岭造山带新生代构造隆升与区域环境效应研究 [J].
滕志宏 ;
王晓红 .
陕西地质, 1996, (02) :33-42
[8]   当代造山带研究中值得重视的若干前沿问题 [J].
肖庆辉,李晓波,贾跃明,刘树臣,白星碧 .
地学前缘, 1995, (01) :4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