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师跟进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式的影响研究

被引:18
作者
李丹蒙 [1 ]
叶建芳 [2 ]
叶敏慧 [3 ]
机构
[1]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2] 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3] 中国民生银行贸易金融部
关键词
分析师跟进; 盈余管理; 明星分析师;
D O I
10.16538/j.cnki.fem.2015.01.003
中图分类号
F832.51 []; F275 [企业财务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1202 ; 120202 ;
摘要
本文以2007-201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分析师跟进对上市公司在选择盈余管理方式的影响。结果发现,分析师跟进人数与企业的盈余管理方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分析师跟进人数越多,企业盈余管理的方式就更为隐性化。本文的研究结果还表明了分析师声誉效应的存在:当有《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跟进时,随着人数的增多,企业会倾向于更多地使用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而当没有《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跟进时,企业不会由于分析师跟进人数的变化而改变盈余管理方式。在控制了一定的内生性问题之后,上述主要结论依然得到了支持。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2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J].
韦德洪 ;
文静 .
会计之友, 2013, (09) :12-17
[2]   中国证券分析师角色担当:声誉机制与市场环境的交互效应 [J].
万丽梅 ;
逯东 .
当代财经, 2013, (03) :64-73
[3]   盈余管理方式选择、行为隐性化与濒死企业状况改善——来自A股特别处理公司的经验证据 [J].
蔡春 ;
朱荣 ;
和辉 ;
谢柳芳 .
会计研究, 2012, (09) :31-39+96
[4]   外部监督与盈余管理——针对媒体关注、机构投资者与分析师的考察 [J].
于忠泊 ;
叶琼燕 ;
田高良 .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1, 33 (09) :90-99
[5]   外部约束机制监督与公司行为空间转换——由次贷危机引发的思考 [J].
仓勇涛 ;
储一昀 ;
戚真 .
管理世界, 2011, (06) :91-104
[6]   真实活动操控的盈余管理研究——基于保盈动机的经验证据 [J].
张俊瑞 ;
李彬 ;
刘东霖 .
数理统计与管理, 2008, (05) :918-927
[7]   中国的证券分析师能够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吗——基于股价同步性和股价信息含量的经验证据 [J].
朱红军 ;
何贤杰 ;
陶林 .
金融研究, 2007, (02) :110-121
[8]   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J].
陆建桥 .
会计研究, 1999, (09) :25-35
[9]   Evidence on the Trade-Off between Real Activities Manipulation and Accrual-Based Earnings Management [J].
Zang, Amy Y. .
ACCOUNTING REVIEW, 2012, 87 (02) :675-703
[10]   Analyst coverage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J].
Yu, Fang .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8, 88 (02) :245-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