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社会的理念——再论王绍光的“人民社会”构想

被引:4
作者
陈伟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
关键词
市民社会; 人民社会; 法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21 [政治制度];
学科分类号
030202 ;
摘要
黑格尔—马克思理论传统中的市民社会概念,未能揭示现代市民社会的本质特征。回到近代英美传统中广义的市民社会概念,于今日中国更有意义。广义的市民社会概念指向一种独特的社会政治秩序,它与商业社会相适应,以现代市民为主体,以法治为本质,包含了一系列抽象规则,并要求相应的市民风尚与礼貌。王绍光提出的"人民社会"构想,不符合商业社会的时代精神,指向的是一种集体本位、漠视个体权利与自由的支配体系。中国社会建设的方向是以宽容、文明、和平、诚信、自由为特征的市民社会,而非基于阶级区分构建起来的排斥公民自由、徒具人民之名而无其实的"人民社会"。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82+6 +6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On History and Other Essays. Michael Oakeshott. . 1983
[2]   危险的“人民社会”想象——与王绍光教授商榷 [J].
陈伟 .
天府新论, 2014, (03) :1-6
[3]  
哈佛演讲录[M]. 上海文艺出版社 , (美)迈克尔·奥克肖特著, 2003
[4]  
市民社会史[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英) 弗格森, 2003
[5]  
文明社会史论[M]. 辽宁教育出版社 , (英)弗格森著, 1999
[6]  
论法的精神[M]. 商务印书馆 , 孟德斯鸠, 1963
[7]  
政府论[M]. 商务印书馆 , (英) 洛克 (Locke, 1964
[8]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M]. 人民出版社[德]恩格斯 著, 1967
[9]  
邓小平文选[M]. 人民出版社 , 邓小平 著, 1993
[10]  
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M]. 三联书店 , 刘军宁,王焱编辑,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