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电针“足三里”穴对大白鼠腹膜腔肥大细胞的实验形态学观察
被引:10
作者
:
高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辽宁中医学院组胚教研室,辽宁中医学院组胚教研室,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高山
明彩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辽宁中医学院组胚教研室,辽宁中医学院组胚教研室,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明彩荣
吴玉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辽宁中医学院组胚教研室,辽宁中医学院组胚教研室,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吴玉微
机构
:
[1]
辽宁中医学院组胚教研室,辽宁中医学院组胚教研室,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来源
:
针刺研究
|
1984年
/ 01期
关键词
:
肥大细胞;
电针刺激;
腹膜腔;
腹腔;
电针;
大白鼠;
家鼠属;
D O I
:
10.13702/j.1000-0607.1984.01.007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正> 自提出经络现象与肥大细胞有关以来,不少学者观察到,电针刺激能引起穴位局部结缔组织中肥大细胞的脱粒反应。而肥大细胞在机体内分布极广,数量极多,并能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据报导,针刺“足三里”,循足阳明胃经能引起胃肠道蠕动的变化。设想电针刺激“足三里”对分布于胃肠系统腹膜腔的肥大细胞产生形态结构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实验选用体重200~300克的雄性大白鼠。实验分三组:甲组:电针刺激后肢“足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3
页数:5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