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事实思维两大理论:范例说和目标-指向说

被引:28
作者
陈俊
贺晓玲
张积家
机构
[1]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心理应用研究中心
关键词
反事实思维; 范例说; 目标-指向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42 [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
学科分类号
040201 ;
摘要
反事实思维是个体对不真实的条件或可能性进行替换的一种思维过程。该文通过综合国外许多研究者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反事实思维的定义、分类以及反事实思维的两大理论:范例说和目标-指向说。范例说认为反事实思维的激发是自动化过程,影响反事实思维产生的因素包括:正常性、结果的效价、与替代结果的接近性、前提的突变性和前提的突出性。目标-指向说则认为反事实思维的激发过程同样受目标、情绪控制、态度等认知因素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416 / 42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虚拟思维在会话中的功能 [J].
蒋勇 .
外语学刊, 2004, (03) :16-23+112
[2]   归因是怎样影响假设思维的? [J].
张结海 ;
朱正才 .
心理学报, 2003, (02) :237-245
[3]   心理学家Daniel Kahneman获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J].
周国梅 ;
荆其诚 .
心理科学进展, 2003, (01) :1-5
[4]  
When less is more:Counterfactual thinking and satisfaction among Olympic medallists. Medvec V H.Madey S F,Gilovich T,et al.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1995
[5]  
Counterfactual processing of normal and exceptional events. Gavanski,I.,Wells,G. L.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 1989
[6]  
Thinking within the box:The relational processing style elicited by counterfactual mind-sets. Kray,L.J,Galinsky,A.D,Wong,E.M.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