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流行因素及干预措施研究进展

被引:18
作者
杜建伟 [1 ]
聂绍发 [2 ]
机构
[1] 海南省卫生监督总队
[2]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
关键词
艾滋病; 流行因素; 干预措施; 进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12.91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
学科分类号
100401 ;
摘要
艾滋病不仅仅是医学问题,而且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给公共卫生带来严峻挑战。艾滋病流行的影响因素十分复杂,包括生物、社会、经济、心理等方面,因此应采取综合性的控制措施,给予感染者心理支持和疏导,开展健康教育以改变高危行为,提供治疗和检测,有效遏制艾滋病快速蔓延的势头。
引用
收藏
页码:1249 / 1251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我国流动人口的公共卫生现状 [J].
胡连鑫 ;
陈燕燕 .
现代预防医学, 2007, (01) :96-98
[2]   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态度及高危行为分析 [J].
丁贤彬 ;
陈宏 ;
潘传波 ;
曾艺 ;
王豫林 .
中国公共卫生, 2006, (11) :1293-1294
[3]   开展农民工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策略思考 [J].
吕柯 .
学习论坛, 2005, (06) :70-71
[4]   男男性接触者中安全套使用状况分析 [J].
张北川 ;
赵旭传 ;
吴绍文 ;
李秀芳 ;
史同新 .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4, (02) :139-140
[5]   中国大陆男同性性接触者的艾滋病高危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一) [J].
张北川 ;
刘殿昌 ;
李秀芳 ;
胡铁中 .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1, (01) :7-10
[6]   我国五省市医务人员性病艾滋病专业知识水平抽样调查 [J].
杨凭 ;
夏强 ;
张君炎 ;
章扬熙 ;
李绍兴 ;
刘惠 ;
孟庆联 ;
王强 ;
高维刚 ;
李玉林 ;
姚建军 ;
刘潜 ;
吕亚鸣 ;
曲树军 ;
王楠华 .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 1998, (01) :7-9
[7]   Male viral load and heterosexual transmission of HIV-1 subtype E in northern Thailand [J].
Tovanabutra, S ;
Robison, V ;
Wongtrakul, J ;
Sennum, S ;
Suriyanon, V ;
Kingkeow, D ;
Kawichai, S ;
Tanan, P ;
Duerr, A ;
Nelson, KE .
JOURNAL OF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S, 2002, 29 (03) :275-283
[8]  
Short-course oral zidovudine for prevention of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of HIV-1 in Abidjan, C?te d’Ivoire: a randomised trial[J] . Stefan Z Wiktor,Ehounou Ekpini,John M Karon,John Nkengasong,Chantal Maurice,Sibailly T Severin,Thierry H Roels,Moise K Kouassi,Eve M Lackritz,Issa-Malick Coulibaly,Alan E Greenberg.The Lancet . 1999 (9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