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热带红壤丘陵区四种人工林凋落物分解动态及养分释放

被引:58
作者
李海涛
于贵瑞
李家永
陈永瑞
梁涛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凋落物; 分解; 养分释放; 林分; 亚热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4 [森林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应用网袋分解法,连续2a对我国亚热带红壤丘陵区内有代表性的人工林类型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湿地松(Pinus elliottii)、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木荷(Schima superb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混交林的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及其C、N元素释放动态进行了研究,凋落物样品分地上、地下两组处理方式。4种林分凋落物地上组的第1、2年分解速率(凋落物的年失重率)依次为马尾松林>混交林>湿地松林>杉木林,马尾松林>混交林>杉木林>湿地松林;地下组的第1、2年分解速率顺序分别为马尾松林>混交林>杉木林>湿地松林,马尾松>杉木林>湿地松林>混交林。各林分地上组凋落物分解速率明显快于地下部分,马尾松林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在不同时期均高于其它林分。4种林分凋落物的分解动态符合Olson指数衰减模型。根据拟合方程得出的凋落物分解95%时间为4~10a,介于暖温带常见树种凋落物95%被分解所需时间8~17a,地处南亚热带季风区的鼎湖山凋落物分解95%所需的时间2~8a。养分元素释放率的变化因不同林分和分解时期而异。C在各林分中始终表现为净释放,地上组凋落物的释放率大多数时间均高于地下组。N则于湿地松林、马尾松林和混交林中前期表现出富集现象,而后开始净释放,其中湿地松林凋落物的N富集现象最为显著,释放速率在两个试验年度均为各林分中最低,凋落物中初始的高C/N比是导致上述现象的原因。杉木林凋落物具有最低的初始C/N比,没有出现N富集现象,且在两个试验年度末期均维持了较高的N释放率。
引用
收藏
页码:898 / 90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长白山各植被带主要树种凋落物分解速率及模型模拟的试验研究 [J].
郭忠玲 ;
郑金萍 ;
马元丹 ;
李庆康 ;
于贵瑞 ;
韩士杰 ;
范春楠 ;
刘万德 .
生态学报, 2006, (04) :1037-1046
[2]   木麻黄防护林生态系统凋落物及养分释放研究 [J].
谭芳林 .
林业科学, 2003, (S1) :21-26
[3]   松、栎纯林及混交林凋落物分解特性研究 [J].
肖慈英 ;
黄青春 ;
阮宏华 .
土壤学报, 2002, (05) :763-767
[4]   森林凋落物动态及其对全球变暖的响应 [J].
彭少麟 ;
刘强 .
生态学报, 2002, (09) :1534-1544
[5]   马尾松人工林凋落物分解及养分释放规律 [J].
杨细明 .
福建林学院学报, 2002, (01) :86-89
[6]   暖温带地区主要树种叶片凋落物分解过程中主要元素释放的比较 [J].
王瑾 ;
黄建辉 .
植物生态学报, 2001, (03) :375-380
[7]   鼎湖山演替系列中代表性森林凋落物研究 [J].
张德强 ;
叶万辉 ;
余清发 ;
孔国辉 ;
张佑倡 .
生态学报, 2000, (06) :938-944
[8]   我国森林凋落物研究进展 [J].
吴承祯 ;
洪伟 ;
姜志林 ;
郑发辉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0, (03) :405-410
[9]   几种常微量元素在辽东栎枝条分解过程中的变化特征 [J].
黄建辉 ;
陈灵芝 ;
韩兴国 .
生态学报, 2000, (02) :229-234
[10]   杉木与主要阔叶造林树种叶凋落物的混合分解 [J].
廖利平 ;
马越强 ;
汪思龙 ;
高洪 ;
于小军 .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01) :2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