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特征

被引:37
作者
杜继臣 [1 ]
杨旭 [1 ]
蒲传强 [2 ]
牛小媛 [3 ]
魏利华 [3 ]
机构
[1] 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
[2] 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
[3]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颈动脉; 颈动脉颅外段; 动脉粥样硬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02例颈内动脉系统ICVD患者及31名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进行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测。结果102例ICVD患者颈动脉颅外段斑块发生率(71.6%)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45.2%)(P<0.01),颈动脉颅外段狭窄>50%发生率(20.6%)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3.2%)(P<0.01);ICVD组患者颈动脉颅外段软斑数[(1.23±2.16)个]、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2.02±0.77)mm]、斑块总积分[(0.52±0.64)cm]、软及混合斑积分比例[(0.69±0.12)%]以及数目构成比(155/228,68.0%)与健康对照组[(0.10±0.54)、(1.65±0.49)mm、(0.10±0.16)cm、(0.27±0.04)%、(4/23,17.4%)]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ICVD组颈动脉颅外段血栓形成(斑块破裂)13例(12.7%),而健康对照组无1例发生(P<0.05);两组扁平斑数、硬斑数、混合斑数及斑块内出血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CVD组中的患、健侧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CVD组患者颈动脉颅外段斑块发生率高,狭窄主要与软、混合斑有关;斑块破裂常常与卒中事件相关;一侧的颈动脉硬化相关指标的检测,可为对侧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常规进行颈动脉颅外段彩色超声检测,对ICVD患者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及病因评估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1 / 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 [1] 青中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的研究
    王红霞
    牛小媛
    [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05, (04) : 257 - 259
  • [2] 磁共振血管成像、经颅多普勒及颈动脉超声对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价值
    尹继君
    孟范文
    彭玉华
    王新强
    林峰
    代怀静
    霍贵玲
    赵凤霞
    张云凤
    [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05, (04) : 302 - 303
  • [3] 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分析
    郑宇
    华扬
    凌晨
    段春
    张蕾
    王力力
    刘玉梅
    周瑛华
    [J].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4, (01) : 4 - 6
  • [4] 脑卒中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
    卫华
    华杨
    王拥军
    颜振瀛
    王萍
    凌晨
    陈述
    吴静
    赵逸
    [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0, (04) : 267 - 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