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模型及政策分析:Harris-Todaro与新经济地理模型的综合

被引:15
作者
张杰飞 [1 ]
李国平 [2 ]
柳思维 [3 ]
机构
[1]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湖南商学院城市化研究中心
[2]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3] 不详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Harris-Todaro模型; 新经济地理模型;
D O I
10.19985/j.cnki.cassjwe.2009.03.009
中图分类号
F323.6 [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将Harris-Todaro模型与新经济地理模型相结合,同时赋予农业剩余劳动力假设,并考虑中国户籍制度所导致的迁移成本,建立一个内生的劳动力转移模型:消费结构升级导致其与劳动力资源禀赋结构之间的张力不断上升,从而驱动农业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基于模型的政策分析表明,单个传统政策措施的经济效果不佳;在促进农业技术进步的同时,只有逐步放松户籍制度才能取得最佳的经济效果;计划生育政策仍具积极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82 / 95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中国农村劳动力到底剩余多少? [J].
马晓河 ;
马建蕾 .
中国农村经济, 2007, (12) :4-9+34
[2]   破解农村剩余劳动力之谜 [J].
蔡昉 .
中国人口科学, 2007, (02) :2-7+95
[3]   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存量和增量分析——基于城乡发展的综合视角 [J].
何如海 ;
叶依广 .
农业经济问题, 2005, (09) :23-27+79
[4]   中国究竟还有多少农业剩余劳动力 [J].
王检贵 ;
丁守海 .
中国社会科学, 2005, (05) :27-35+204
[5]   偏好、技术与工业化 [J].
朱希伟 .
经济研究, 2004, (11) :96-106
[6]   关于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的估计 [J].
谢培秀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4, (01) :52-55
[7]   21世纪初期我国农村就业及剩余劳动力利用问题研究 [J].
农业部课题组 .
中国农村经济, 2000, (05) :4-16
[8]   关于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的估计方法与实证分析 [J].
王红玲 .
经济研究, 1998, (04) :53-56+70
[9]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机理、动因与障碍[D]. 程名望.上海交通大学 2007
[10]   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GEOGRAPHY [J].
KRUGMAN, P .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1, 99 (03) :483-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