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密集型产业存在转移粘性吗?——基于新经济地理与经济政策的解析

被引:6
作者
吴伟平 [1 ,2 ]
机构
[1] 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
[2] 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
关键词
污染密集型产业; 转移粘性; 新经济地理; 经济政策;
D O I
10.13644/j.cnki.cn31-1112.2015.12.007
中图分类号
F121.3 [产业结构];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构建产业集聚变动指数,剖析污染密集型产业区际转移粘性特征,并基于新经济地理、经济政策视角解析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粘性的成因。研究结果显示:纺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污染密集型产业存在转移滞缓或转移粘性特征;新经济地理因素对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粘性的影响机制主要表现为产业集聚的"极化效应"和产业集群的"锁定效应",经济政策因素对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粘性的影响机制主要表现为经济开放政策的"市场接近效应"和环境规制政策的"倒逼效应";产业集聚指数、交通运输条件、对外开放度均是导致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滞缓的原因,环境规制政策在初期延缓了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但在达到一定水平后也会迫使污染密集型产业跨区域转移。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6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中国纺织业区际转移的粘性分析 [J].
耿文才 .
地理研究, 2015, 34 (02) :259-269
[2]   沉没成本、行政进入壁垒与中国制造业市场结构 [J].
邓芳芳 ;
张华勇 ;
王磊 .
经济问题探索, 2015, (02) :15-21
[3]   环境规制对污染产业空间演变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面板杜宾模型 [J].
彭文斌 ;
吴伟平 ;
邝嫦娥 .
世界经济文汇, 2014, (06) :99-110
[4]   创新行为、沉没成本与企业生存——基于我国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 [J].
陈阵 ;
王雪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4, 35 (10) :142-149
[5]   中国劳动力流动的微观机制研究——基于传统与现代劳动力流动模型的建构 [J].
樊士德 ;
沈坤荣 .
中国人口科学, 2014, (02) :17-31+126
[6]   我国区际产业转移粘性影响因素分析 [J].
袁洪飞 .
当代经济, 2014, (01) :140-143
[7]   产业集聚提高了城市生产率吗?——城市规模视角下的门限回归分析 [J].
孙晓华 ;
郭玉娇 .
财经研究, 2013, 39 (02) :103-112
[8]   我国区际产业转移的动力及粘性分析 [J].
杜传忠 ;
韩元军 ;
张宪国 .
江西社会科学, 2012, 32 (05) :5-11
[9]   要素流动性差异与地区间产业转移粘性 [J].
王思文 ;
祁继鹏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40 (02) :105-110
[10]   我国产业区域转移滞缓的空间经济学解释及其加速途径研究 [J].
李占国 ;
孙久文 .
经济问题, 2011, (01) :27-3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