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因子对荞麦中草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4
作者
刘拥海
俞乐
彭新湘
机构
[1] 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分子植物生理研究室
[2] 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分子植物生理研究室 广东广州肇庆学院生物系
[3] 广东广州肇庆学院生物系
[4] 广东广州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草酸; 荞麦; 乙醇酸; 乙醛酸; 氮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7 [荞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用不同化合物从根部喂荞麦幼苗,测定其根叶中草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异柠檬酸、抗坏血酸及其前体物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荞麦根叶中草酸含量;而乙醇酸与乙醛酸则显著提高其草酸含量,表明荞麦叶片草酸合成主要来自乙醇酸途径,而非来自抗坏血酸等途径。水培条件下,以铵态氮或尿素等作唯一氮源时,荞麦中草酸含量远低于以硝态氮培养的;将谷氨酸或丝氨酸加到含硝态氮培养液中也能显著降低其草酸含量,不同氮素影响荞麦草酸含量可能与乙醇酸途径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464 / 466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植物组织及根分泌物中草酸 [J].
俞乐 ;
彭新湘 ;
杨崇 ;
刘拥海 ;
范燕萍 .
分析化学, 2002, (09) :1119-1122
[2]   烟草叶片中草酸形成及其向下运输(简报) [J].
刘小琥 ;
彭新湘 .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2, (02) :183-185
[3]   植物中草酸积累与光呼吸乙醇酸代谢的关系 [J].
李宝盛 ;
彭新湘 ;
李明启 .
植物生理学报, 2000, (02) :148-152
[4]  
Reactivity of glyoxylate with hydrogen perioxide and simulation of the glycolate pathway of C 3 plants and Euglena[J] . A. Yokota,S. Kitaoka,K. Miura,A. Wadano.Planta . 1985 (1)
[5]  
Biosynthesis of L-ascorbic acid and conversion of carbons 1 and 2 of L-ascorbic acid to oxalic acid occurs within individual calcium oxalate crystal idioblasts .2 Kostman TA,Tarlyn NM,Loewus FA,Franceschi VR. Plant Physiol .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