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 条
栽培大麦×普通小麦杂种发育的胚胎学观察
被引:8
作者:
陈朱希昭
陈孝
张文祥
杜振华
机构:
[1] 北京大学生物学系
[2]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大麦;
自交;
麦类作物;
杂种;
杂交种;
小麦;
游离核;
原胚;
雌雄性;
子房;
雌蕊;
小麦杂交;
单受精;
双受精作用;
胚胎学;
生物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大麦与小麦远缘杂交时雌雄性核的结合及杂种胚和胚乳的发育情况进行了观察。大、小麦杂交时,可发生双受精作用、单受精作用,或受精过程失败。单受精作用发生的时间参差不齐。大小麦杂种胚的发育进程最初与大麦自交时情况相似。以后胚发育缓慢,并长期停留在原胚阶段。在授粉后12—15天,原胚发育达到高峰。仅有个别杂种胚在授粉后第18、19天进入胚分化,且胚分化不完善。同时,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原胚不时出现解体退化现象。杂种胚乳的发育仅在最初阶段形成若干游离核,此后胚乳组织转向退化。在授粉10天以后的子房中,未检查到胚乳或胚乳解体后的残留物。
引用
收藏
页码:368 / 373+413
+413-414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