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民族群体性事件:概念、治理模式与研究展望

被引:5
作者
杨鹍飞
机构
[1]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民族群体性事件; 边疆; 协和主义; 向心主义;
D O I
10.13727/j.cnki.53-1191/c.2015.02.001
中图分类号
D631.43 [公共秩序管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民族群体性事件"是"群体性事件"的衍生或次生概念,从"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和特征上看,属于冲突或社会冲突的范畴。学术界对群体性事件的界定主要有"违法标准说""主观标准说""客观标准说",反映出不同学科对群体性事件的方法论和认识论的差异。西方学术界关于族群冲突治理的向心主义模式与协和主义模式理论模式对于中国边疆地区存在的民族群体性事件的治理与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借鉴过程中要注意两个模式之间存在的差异:(1)前者倾向于大众参与,后者倾向于精英政治;(2)政治妥协达成的时机不同;(3)向心模式主张温和的"中间派"主导政治生活,协和模式主张由温和派与激进派共同组建"大联合政府";(4)两者在具体选举制度有着根本不同,协和模式实行偏好投票制,协和模式主张实行名单比例代表制。
引用
收藏
页码:5 / 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