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建设研究——以苏州为例

被引:11
作者
胡孝平
机构
[1] 常熟理工学院
关键词
苏州; 农业生态补偿; 长效机制; 补偿资金; 补偿方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22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摘要
[目的]农业生态补偿有两大基本原则,即污染者付费与受益者付费,我国以政府买单为主的实践方式不可持续,农业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构建有助于农业生态区域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方法]从公共产品理论、外部性理论、生态价值理论论证实施农业生态补偿的必要性,运用DPSIR模型阐述农业生态补偿产生的必然性。[结果]通过对苏州农业生态补偿实施情况的总结,发现苏州市在农田、水源地、湿地、公益林保护等农业生态补偿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政府主导的农业补偿模式存在补偿主体单一、补偿标准研究滞后、长效机制欠缺等问题。[结论]基于此,提出苏州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建设的思路:一是完善苏州农业生态补偿主体和方式的选取以及标准的制定,二是通过优化生态补偿资金支付方式与使用途径,将农业生态旅游、休闲农业等环境友好型产业纳入农业生态补偿的范畴,引导并推动其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三是从行政激励、法制建设、政策保障、氛围营造等方面完善苏州农业生态补偿保障体系,最终形成苏州农业生态补偿长效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36 / 14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2]   江苏省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和措施研究 [J].
黄小洋 ;
王海芹 ;
沈建宁 .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13, 30 (02) :15-17
[3]   基于水质和水量的流域逐级补偿制度研究——以大汶河流域为例 [J].
郭志建 ;
葛颜祥 ;
范芳玉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3, (01) :96-102
[4]   苏州市湿地生态补偿问题研究 [J].
后文文 .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2, 26 (11) :71-75
[5]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态补偿机制构建[J]. 胡孝平,马勇,史万震.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6]   神农架旅游生态补偿实施系统构建 [J].
马勇 ;
胡孝平 .
人文地理, 2010, 25 (06) :120-124
[7]   环境服务付费研究与实践动态 [J].
代明 ;
覃剑 ;
戴谢尔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09, 34 (06) :13-16
[8]   基于DPSIR模型的生态补偿机理分析 [J].
杨向阳 ;
明庆忠 .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8, (04) :118-121
[9]  
青州市驼山路、青州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 赵秀良.中国海洋大学. 2009
[10]  
让生态保护补偿真正落到实处[N]. 张甜甜. 苏州日报. 2015 (A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