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来源的桑黄子实体醇提物中黄酮含量及生物活性的比较

被引:14
作者
郝瑞霞 [1 ]
周帅 [1 ]
杨焱 [1 ]
奚俊哲 [2 ]
李维瑶 [2 ]
唐庆九 [1 ]
王晨光 [1 ]
机构
[1] 上海市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上海市农科院天然药用资源研究与开发中心
[2] 上海水产大学食品学院
关键词
桑黄; 黄酮; 抗肿瘤; 抗氧化;
D O I
10.16488/j.cnki.1005-9873.2008.02.003
中图分类号
S567.39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用60%的乙醇对7种不同来源的桑黄子实体进行提取,测定了醇提物中的黄酮含量并用HPLC分析其组份,同时采用Alamar Blue法和化学发光法分别对醇提物进行了体外抗肿瘤细胞及抗氧化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这7个样品的组成成分相似,但含量有差异。各醇提物对体外肿瘤细胞L1210都有抑制作用,对超氧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其中Sh2的抗肿瘤细胞和清除超氧自由基的能力明显高于人工火木桑黄Sh1,且优于或相当于野生桑黄。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2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药用真菌桑黄总黄酮测定方法研究 [J].
刘艳芳 ;
杨焱 ;
贾薇 ;
张劲松 ;
唐庆九 ;
唐传红 .
食用菌学报, 2006, (02) :45-48
[2]   桑黄菌液体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研究 [J].
胡文彬 ;
马海乐 ;
周存山 .
中国食用菌, 2006, (03) :49-52
[3]   珍稀药用真菌桑黄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J].
孙培龙 ;
徐双阳 ;
杨开 ;
张坚 ;
宋力 .
微生物学通报, 2006, (02) :119-123
[4]   桑黄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周存山 ;
马海乐 .
食用菌, 2005, (02) :50-51+54
[5]   邻苯三酚自氧化-化学发光法测定SOD活性 [J].
郭蔼光 ;
王振镒 .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89, (03) :54-57
[6]  
刘波 著.中国药用真菌[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