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探区前第三系显微荧光分析及油气运聚特征研究

被引:3
作者
邹海峰
徐学纯
高福红
机构
[1]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
[2]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大港探区; 显微荧光分析; 油气运聚; 油气评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大港探区中区岩石粒间油气成因的显微迹象进行了荧光显微分析 ,对该区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及成藏规律进行了研究 ,并对油气资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港古井区油气运聚具有上下小、中间井段相对大的规律 ,反映出本区生产的油气可能来自侧向运移 ,而具规模性的油气运聚主要发生于中间井段 ;而扣井区油气运聚则表现出明显不同成熟度的油气从下向上的纵向运移特征。表明岩石矿物粒间油气成因的显微迹象荧光特征研究是评价油气藏的一个重要补充 ,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引用
收藏
页码:247 / 25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四川盆地碳酸盐岩储层中固体运移沥青的性质和成因 [J].
林峰 ;
王廷栋 ;
代鸿鸣 ;
王顺玉 ;
黄清德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1998, (03) :36-40
[2]   有机包裹体荧光显微分析技术简介 [J].
叶松 ;
张文淮 ;
张志坚 .
地质科技情报, 1998, (02) :77-81
[3]  
煤和油源岩的荧光性研究[M]. - 地质出版社 , 韩志文, 1993
[4]  
Classification,structure,genesis and practical importance of natural solid bitumen("migrabitumen") .2 Jacob 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 .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