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视网膜光化学损伤中的主要组织化学改变

被引:10
作者
谢伯林
严密
张军军
肖邦良
程薇波
李群英
机构
[1] 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
[2] 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
关键词
光剌激,视网膜/超微结构,组织细胞化学,丙二醛/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74.1 [视网膜疾病];
学科分类号
100212 ;
摘要
目的观察大鼠视网膜光化学损伤的主要组织化学改变。方法对动物模型进行视网膜超微结构观察、丙二醛含量测定、细胞色素氧化酶及镁激活三磷酸腺苷酶活性的组织化学观察。结果超微结构发现光照后6小时,光感受器细胞核肿胀,内节线粒体肿胀,外节水肿,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pigmentepithelitis,RPE)顶端微绒毛消失,溶酶体增多,6天反应加重。14天光感受器细胞及内节已基本正常,外节再生但盘膜排列稀疏,RPE顶端出现微绒毛。观察到光照后6小时及6天,视网膜细胞色素氧化酶及镁激活三磷酸腺苷酶活性下降,丙二醛含量增高,至14天均有所恢复。结论脂质过氧化使光感受器细胞膜系统损伤崩解,引起细胞超微结构及酶活性改变,可能与视网膜光化学损伤的发病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3
页数:3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