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2低阻油层成因机理

被引:36
作者
赵虹 [1 ,2 ]
党犇 [1 ,2 ]
姚泾利 [3 ]
蔺宏斌 [3 ]
陈永胜 [1 ,2 ]
郑小杰 [1 ,2 ]
王晓林 [4 ]
机构
[1]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2] 长安大学成矿作用及其动力学实验室
[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
[4]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测井有限公司华北事业部
关键词
低阻油层; 束缚水饱和度; 长2油层组; 姬塬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大量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压汞曲线、含油饱和度及矿化度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2低阻油层的形成机理进行了详细研究。长2油层组低阻油层形成的主要原因有3个方面,即:高束缚水饱和度、低含油饱和度及高矿化度地层水。孔隙结构复杂、高岭石晶间微孔发育及细粒岩石骨架,造成喉道偏细、孔喉半径小,形成高束缚水饱和度;低幅度构造背景、低油柱高度及低油气充注程度,是造成油层低含油饱和度、油水分异差的主因;高矿化度的地层水,降低了油层与水层的电阻率对比度。根据研究区长2地化热解参数统计,结合试油资料及测井孔隙度数据,建立了热解参数轻质油含量与孔隙度的关系图版,以此判断油层、油水同层、水层和干层。
引用
收藏
页码:588 / 59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孤东油田北部地区低阻油层研究与挖潜 [J].
郑维才 ;
陈为贞 ;
高聚同 ;
杨黎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7, (04) :45-47+113
[2]  
油层物理[M]. 地质出版社 , 罗蛰谭主编, 1985
[3]  
鄂尔多斯盆地低阻油层成因分析及解释方法[J]. 麻坪社,张旭波,韩艳华.  外测井技术. 2005 (04)
[4]  
文南油田低阻油层的成因及测井评价方法[J]. 葛秋现,王立新,赵伟祥,铁勇.  外测井技术. 2003 (05)
[5]   塔里木盆地桑塔木油气田低阻油气层形成机理 [J].
李国政 ;
李铁 .
新疆地质, 1999, (01) :50-55
[6]   陆梁油田低阻油层成因及其识别 [J].
廖健德 ;
王绪龙 ;
张明 ;
向宝力 ;
康素芳 ;
刘翠敏 .
新疆地质, 2003, (03) :325-328
[7]   新疆塔北三叠系低阻油气层特征及成因研究 [J].
潘和平 ;
王家映 ;
樊政军 ;
马勇 .
天然气工业, 2004, (05) :39-41+147
[8]   孤东油田东营组低阻油层成因分析 [J].
陈清华 ;
孙述鹏 ;
李琴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3) :9-12+136
[9]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石油运移特征分析 [J].
席胜利 ;
刘新社 ;
王涛 .
石油实验地质, 2004, (03) :229-235
[10]   准噶尔盆地白垩系低电阻油层成因 [J].
张丽霞 ;
朱国华 ;
李民 .
新疆石油地质, 2004, (04) :388-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