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丙氨酸解氨酶和绿原酸与小麦抗赤霉病性的关系

被引:34
作者
叶茂炳
徐朗莱
徐雍皋
朱斌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基础课部
[2]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系
关键词
苯丙氨酸解氨酶; 绿原酸; 小麦赤霉病; 抗病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小麦赤霉病不同抗性的苏麦三号(R)、扬麦四号(MR)和南农824(S)三个品种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比活力(u·hr-1·mg-1protein),在拔节期的顶叶中分别测得6.26,12.28和25.12;在孕穗期的麦穗中分别测得140.1,143.3和167.7。滴注接种后8天,苏麦三号、扬麦四号和南农824的病穗中 PAL 比活力与健康穗中的比值分别为0.53,0.67和1.34。用 HPLC 法测定麦穗中绿原酸含量(μg·g-1dry WT),在接种4、8和12天后的苏麦三号穗中分别为32.4,52.4和27.7;扬麦四号穗中分别为60.0,68.0和94.4;南农824穗中分别为123.8,142.2和158.9。绿原酸含量在苏麦三号接种穗中均最低,在南农824接种穗中均最高。禾谷镰刀菌分生孢子在0.05%、0.1%和0.2%的绿原酸溶液中萌发数比对照分别增加214%,614%和970%。上述结果表明,小麦麦穗接种后的 PAL 比活力变化以及绿原酸含量与其抗赤霉病程度呈负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03 / 10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植物苯丙酸类代谢与小麦对白粉病抗性的关系 [J].
杨家书 ;
吴畏 ;
吴友三 ;
薛应龙 .
植物病理学报, 1986, (03) :43-48
[2]   玉蜀黍赤霉对小麦品种致病力的测定方法和致病力的分化 [J].
徐雍皋 ;
方中达 .
植物病理学报, 1982, (04) :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