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村旅游开发模式探索——以浙江省遂昌县“公社模式”为例

被引:7
作者
周永广 [1 ]
江一帆 [1 ]
陈鼎文 [2 ]
机构
[1]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2] 浙江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山村旅游; 内生式发展; 公社模式; 开发模式;
D O I
10.13246/j.cnki.iae.2011.11.006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F327 [地方农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本文深入分析中国山村旅游发展的困境,聚焦开发模式,探索对策。研究结合内生式发展(Endogenous Development)的理念,选取浙江省遂昌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为期四年的跟踪调查,从模式选择、路径探索、行动整合、发展成效四个方面解析遂昌"公社模式"的成功之道,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山村旅游开发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3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基于增加值核算的旅游产业对经济贡献测度研究——以浙江遂昌为例 [J].
叶小青 .
企业经济, 2011, 30 (06) :163-165
[2]   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乡村旅游内生式发展的实证研究——以浙江浦江仙华山村为例 [J].
张环宙 ;
周永广 ;
魏蕙雅 ;
黄超超 .
旅游学刊, 2008, (02) :65-71
[3]   新农村建设需要四大制度性突破 [J].
李昌平 .
学习月刊, 2007, (07) :22-23
[4]   内生式发展模式研究综述 [J].
张环宙 ;
黄超超 ;
周永广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 (02) :61-68
[5]   乡村旅游社区主导开发(CBD)模式研究——以北京市通州区大营村为例 [J].
邹统钎 ;
王燕华 ;
丛日芳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7, (01) :53-59+41
[6]   民族村寨旅游地衰落研究:以贵阳市镇山村为例 [J].
陈志永 ;
梁玉华 .
云南社会科学, 2007, (01) :99-102
[7]   乡村旅游地发展过程中的“公地悲剧”研究——以杭州梅家坞、龙坞茶村、山沟沟景区为例 [J].
池静 ;
崔凤军 .
旅游学刊, 2006, (07) :17-23
[8]   中国少数民族村寨人口流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余泳 .
云南社会科学, 2006, (02) :99-102
[9]  
环境经济学[M]. 三联书店 , (日)宫本宪一著,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