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枯丝核菌侵染玉米的研究

被引:13
作者
陶家凤
谭方河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
[2] 四川农业大学 雅安
[3] 雅安
关键词
立枯丝核菌; 玉米; 侵染过程; 致病力;
D O I
10.13926/j.cnki.apps.1995.03.016
中图分类号
S435.13 [玉米病虫害];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用获自水稻及玉米的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hn)AG-11A接种玉米发生典型纹枯症状,其致病力显著强于AG-4。玉米拔节期,上位叶鞘抗性较强,抽雄及抽丝期抗性减弱,下位叶鞘无论在拔节期或抽雄、抽丝期,均较上位叶鞘感病。接种玉米后8小时,形成侵染垫及附着胞,从这些结构上形成侵入钉侵入,AG-4侵染上位叶鞘时,常以菌丝直接穿透表皮或从气孔侵入。在去掉菌体的叶鞘表面,发现有周边光滑或稍破损的侵入孔。接种后12小时,在叶鞘细胞中发现菌丝,它们在穿过细胞壁进入邻近细胞时,明显变细。接种后16小时,新生出的菌丝从气孔成丛出现。
引用
收藏
页码:253 / 257
页数:5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