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地区飞仙关组沉积模式对储层展布特征的影响

被引:11
作者
彭平
文敏
孟琳
机构
[1] 中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
[2] 中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3] 四川石油管理局钻采院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地层对比; 沉积特征; 沉积模式; 储集层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三叠世早期 ,四川盆地继承了晚二叠世的海盆特征。在川东地区飞仙关组和长兴组之间没有明显的沉积间断 ,但二者岩性存在差异。川东地区飞仙关组的实钻表明 ,在以开江———梁平地区为中心 ,形成了一个不对称的凹陷区域。以这一凹陷区为界 ,其两侧沉积环境和地层特征有明显的不同。以现阶段的勘探认识和拥有的资料及目前的研究结果 ,整个川东地区飞仙关组的沉积环境及演变是在碳酸盐岩台地上的变化 ,其沉积模式为“浅海碳酸盐岩台地”模式。这种古地理格局控制了飞仙关组的沉积特征 ,以至于以中央凹陷区为界 ,在两侧形成了不同的储层类型和展布特征 ,不同类型的鲕滩储层分布受沉积相的控制明显并有一定的层位性。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0+1 +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 条
  • [1] 碳酸盐岩实用分类及微相分析[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杨承运,(美)A.V.卡罗兹(AlbertV.Carozzi)著,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