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优势杂交小麦产量结构优势间关系的研究

被引:17
作者
李万昌
刘曙东
机构
[1] 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杂交小麦; 产量结构优势; 双列杂交; 水平分组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 9个性状差异较大的品种 (品系 ) ,按完全双列杂交 (正交 )组配成 36个杂交组合 ,利用 Nair单性状水平分组法将 36个杂交组合的产量及产量结构优势进行了分组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产量水平下各产量构成因素的杂种优势大小不同。在产量优势 >10 %的强优势组合中 ,穗粒重优势对产量优势的贡献最大 ,千粒重优势的贡献最小。产量构成各因素优势与产量优势的关系研究表明 ,产量构成因素的优势是可以协调发展的 ,不应单纯追求某一因素的优势 ,而忽视另一些因素的优势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杂种小麦与常规小麦产量性状改良的比较分析 [J].
蒲宗君 ;
刘仲齐 ;
饶世达 ;
余东梅 .
麦类作物学报, 2001, (04) :15-17
[2]   杂种小麦产量结构优化模式的研究 [J].
许为钢 ;
周阳 ;
胡琳 ;
达龙珠 ;
王根松 ;
徐向阳 ;
黄惠 ;
康明辉 ;
赵献林 .
华北农学报, 1999, (01) :3-5
[3]   杂交小麦研究进展和利用前景 [J].
鲍思敬 .
河南农业科学, 1998, (12) :3-5
[4]   北部冬麦区小麦产量育种的生理研究 [J].
曾浙荣 ;
赵双宁 ;
台建祥 ;
庞家智 ;
周桂英 ;
曹梅林 ;
高世菊 ;
付勤 .
北京农业科学, 1998, (03) :2-7
[5]   化杀杂种小麦生育特点与高产栽培措施 [J].
张胜爱 .
麦类作物学报 , 1997, (02) :48-50
[6]   普通小麦穗部性状的遗传与相关分析 [J].
王瑞 ;
宁锟 ;
王怡 ;
杜连盟 .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7, (01)
[7]   小麦产量结构性状研究 [J].
高翔,宁锟,杜联盟,宋哲民 .
麦类作物学报, 1994, (02) :40-41
[8]   杂种小麦生育规律的研究 Ⅰ开花后光合产物的积累及对产量的影响 [J].
蒋纪芸 ;
冯佰利 ;
张保军 ;
杨惠侠 .
西北农业学报, 1992, (03) :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