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拘留制度的历史渊源与功能演变

被引:3
作者
武小琳
机构
[1]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刑事拘留; 逮捕; 拘提; 强制措施;
D O I
10.16216/j.cnki.lsxbwk.201705035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自清末修律开启刑事诉讼现代化进程以来,强制到案措施制度不断借鉴移植、融合吸收域外立法,并结合本土司法实践不断完善和发展。1954年《逮捕拘留条例》规定的刑事拘留制度糅合了1935年《刑事诉讼法》规定的"逮捕"和"迳行拘提"制度;在以逮捕为核心的强制措施体系中,刑事拘留是法定情况下无须令状的逮捕,具有紧急性和临时性特征。经历几次重大修改之后,刑事拘留制度逐渐独立于逮捕制度。刑事拘留在紧急情况下的到案功能消失,长时间剥夺犯罪嫌疑人人身自由,在客观上便利了侦查取证;刑事拘留的查证保障功能突出,成为由侦查主体单方面决定在一定时间内剥夺犯罪嫌疑人人身自由以保障侦查活动顺利进行的强制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4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中国刑事诉讼法典百年[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吴宏耀, 2012
[2]   侦查羁押制度改革:刑诉法修改的重要方面 [J].
左卫民 .
人民检察, 2008, (24) :10-10
[3]   我国刑事强制措施的功能回归与制度完善 [J].
卞建林 .
中国法学, 2011, (06) :23-31
[4]   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前后刑事拘留适用的基本情况、变化及完善——基于东、中、西部三个基层法院判决样本的实证研究 [J].
孙长永 ;
武小琳 .
甘肃社会科学, 2015, (01) :166-17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