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华人修辞的形成——解读中式签语饼

被引:2
作者
毛履鸣 [1 ]
汪建峰 [2 ]
机构
[1] 美国迈阿密大学英语系暨亚洲及亚裔美国人语言文化研究部
[2] 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混合修辞; 边界修辞; 统一性; 和谐性; 异中之合; 异质性共鸣;
D O I
10.16027/j.cnki.cn31-2043/h.2014.01.005
中图分类号
H05 [写作学与修辞学];
学科分类号
030303 ; 0501 ; 050102 ;
摘要
本文摘选于《中美混合修辞的崛起——兼读中式签语饼》(Reading Chinese Fortune Cookie:The Making of Chinese American Rhetoric,Utah UP,2006)的第一章。此章提出并运用一种新的理论框架来阐述当今全球化中的混合修辞的形成。每当不同的、相互之间充满着权力不平衡和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历史的修辞传统在修辞边境互相接触、互相碰撞、互相争夺话语权时,混合修辞就会脱颖而出。本文以中式签语饼为隐喻,以作者个人经历为案例,阐释重点落在中美混合修辞即中国和美国修辞行为的形成上。当中国和美国修辞行为在不同场景下经历各种形式的碰撞后,就会产生新的话语行为和经历,并且这些话语行为和经历不显示统一性或和谐性,它们永远处于一种变动状况,或像文化理论家洪美恩所说的"异中之合"。本文进一步指出,中美混合修辞,源于共存和互相交织,这种过程本身必然嵌入冲突和矛盾,结果是孕育出一种间性修辞人格,形成所谓的"异质性共鸣",从而挑战偏见、颠覆二分法、模糊或溶解界限。像任何其他边界修辞一样,中美混合修辞很可能面临形形色色的潜在危险,包括对它抱有盲目的崇拜、恐惧、不解、误解或沉默不语。然而,在这些潜在危险相遇的过程之中,必然会崛起一种新的人格、新的知识和新的话语。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40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西方修辞学史[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刘亚猛, 2008
[2]  
BASIC WRITING AND THE ISSUE OF CORRECTNESS, OR, WHAT TO DO WITH "MIXED" FORMS OF ACADEMIC DISCOURSE[J] . Patricia Bizzell. Journal of Basic Writing . 2000 (1)
[3]   Description and interpretation in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J].
Flowerdew, J .
JOURNAL OF PRAGMATICS, 1999, 31 (08) :1089-1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