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留塘系统在山区面源污染控制中的效果研究

被引:4
作者
李存雄 [1 ,2 ]
夏品华 [1 ]
林陶 [1 ]
张邦喜 [1 ]
机构
[1]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省山地环境信息系统与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
[2] 贵州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关键词
河道滞留塘系统; TP; TN; NH3-N; 悬浮颗粒物;
D O I
10.16614/j.cnki.issn1004-5570.2012.03.006
中图分类号
X524 [湖泊、水库];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非点源污染的本质是农村生态系统严重失调,为控制和削减进入受纳水体径流的污染负荷,各种治理技术措施得到相应发展,滞留塘便是其中之一,通过对都拉乡河道滞留塘技术的研究与分析,发现处理前总氮(TN)、氨氮(NH3-N)、总磷(TP)和悬浮颗粒物平均浓度分别为8.75mg.L-1,2.97mg.L-1,0.54mg.L-1,24.0mg.L-1;处理后总氮(TN)、氨氮(NH3-N)、总磷(TP)和悬浮颗粒物平均浓度分别为6.04mg.L-1,1.66mg.L-1,0.18mg.L-1,12.0mg.L-1。各项污染物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1.0%,44.1%,66.7%,51.9%,滞留塘系统对氮、磷及悬浮颗粒物的截留效果较好。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24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河道滞留塘系统对污染河水中氮磷的去除特性 [J].
朱铭捷 ;
胡洪营 ;
何苗 ;
管运涛 ;
张建 .
生态环境, 2006, (01) :11-14
[2]  
Comparison of the heavy metal content of motorway stormwater following discharge into wet biofiltration and dry detention ponds along the London orbital (M25) motorway. RJ Hares,NI Ward.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 1999
[3]   太湖流域非点源污染研究与控制 [J].
夏立忠 ;
杨林章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3, (01) :45-49
[4]   对我国城市河流综合管理的思考 [J].
宋庆辉 ;
杨志峰 .
水科学进展, 2002, (03) :377-382
[5]   城市河流治理若干问题的探讨 [J].
刘晓涛 .
规划师, 2001, (06) :66-69
[6]  
Treatment of stormwater runofffrom row crop farming in Ruskin,Florida. Rushton B T,Bahk B M.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2001
[7]   水生植物对农田排水沟渠中氮、磷的截留效应 [J].
徐红灯 ;
席北斗 ;
王京刚 ;
蔡洋 .
环境科学研究, 2007, (02) :84-88
[8]   河道滚水坝对水体溶解氧及有机物浓度的影响 [J].
王锦旗 ;
王国祥 ;
葛绪广 ;
李振国 ;
郭长城 .
中国给水排水, 2006, (09) :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