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好发部位的生物力学特征:随机抽取400例颈椎病X射线片分析

被引:4
作者
黄永杰 [1 ]
杨永新 [2 ]
机构
[1] 山东省泰山慢性病医院放射科
[2] 邹城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关键词
颈椎病; 体层摄影术,X线; 生物力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81.55 []; R816.8 [外科、骨科];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颈椎病好发于颈椎下段的原因。方法搜集200例颈椎病患者的X射线平片,从下段椎体的解剖特点、受力、血运、活动度等方面进行比较,观察分析患者生理曲度改变、椎间隙改变、骨赘形成、椎间孔变窄或变形、韧带钙化及椎体失稳情况。结果200例颈椎病患者X线片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生理曲度变直者149例,侧弯者56例,反弓者30例,“S”型者6例。②C5~6椎间隙狭窄者占总数的57%,C6~7狭窄者占总数的41%。③C5,C6,C7椎体骨赘多发。④C4,C5,C6,C7相应椎间孔狭窄者多见。⑤C5,C6,C7相应椎间隙处韧带钙化58例;其他椎间隙处韧带未见钙化。⑥C5,C6,C7椎体后缘连线异常66例,向前或向后滑脱60例,椎体“双边征”24例,小关节“双突征”21例,其余椎体后缘连线异常者少见。结论颈椎病的大部分征象多出现在下段颈椎,这与下段颈椎的力学耦合特点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59 / 159
页数:1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脊椎疾病影像诊断学.[M].李联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